您的當前位置:海南房產網 - 搜游居 > 房產資訊 > 頭條 > 瓊海市嘉積中學抗戰逸事
瓊海市嘉積中學抗戰逸事
編輯:海南房產網 發布日期:2016-09-10 00:00:00 有效期:發布當天 來源:海南日報 閱讀 1463 次
1920年代,廣東省立十三中學的學生在上物理實驗課。

1956年嘉積中學學生會干部合影。

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瓊崖中學(即嘉積中學)一個班級的合影。

1946年,瓊崖中學遷至原日軍左八特陸戰隊司令部營房,辦學至今。
嘉積中學校名沿革
嘉積中學創辦于1917年,原名“崇實學堂”,歷經傳承演變,1923年改稱“廣東省立第十三中學”,是當時海南島先進的省立中學,也是當時海南的較高學府。1933年,“十三中”易名為“廣東省立瓊崖中學”;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更名為“嘉積中學”。
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,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,在日軍的侵擾之下,頑強生存,輾轉辦學,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。
11月1日是瓊海市嘉積中學98周年的校慶。這所將近百年的學府,在抗日戰爭期間兩遷其址,在艱苦卓絕中辦學,沒有式微,沒有倒閉,反而越挫越勇,不能說不是海南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。
瓊海市史志辦原主任陳錦愛通過查考相關校史資料,如原校長鄭蘭生等人的回憶錄,以及校友黃循顏等人的口述史料,形象地還原了嘉積中學師生們戰時的學習和生活場景。
抗戰時期,烽火連天。彼時,炮彈、犧牲,瓊海嘉積中學在艱難困苦中愈發強大;彼時,抗爭、遷徙,嘉積中學在顛沛流離中發展壯大。
嘉積中學在“寇氛正熾,遍地烽煙”中堅持辦學,做到弦歌不輟,校旗不倒,弘揚祖國文化,延續瓊崖教育之余脈,是一種民族精神和家園情懷的強烈釋放。
次大搬遷
雷州半島茅寮當教室
1937年抗戰的烽火燃遍中華大地。1939年2月,日本侵略軍的鐵蹄震碎了海南島的寧靜。海口市淪陷后,瓊東縣國民政府指示實行焦土抗戰。瓊崖中學(今嘉積中學)師生在將多年苦心籌建起來的新校舍付之一炬后,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,走上了流亡辦學之路。師生們到嘉積溪仔街碼頭登船,沿萬泉河溯流而上,轉移到定安縣的蒙養、石壁一帶,借用程、蔡兩姓祠堂上課。此時瓊崖的中學大多都停辦了,瓊崖中學弦歌不輟,著實難能可貴。
1937年7月28日,廣東省國民政府決定將瓊崖中學改設為“廣東省立瓊崖聯合中學”,遷址粵西,接收各停辦學校之學生就讀,使廣東省的中學教育不致中斷。省府委任原瓊崖中學校長陳傳棟為瓊崖聯合中學校長。
1939年10月,瓊崖聯合中學師生撤離海南島,經過長途跋涉,到達雷州半島的遂溪縣麻章墟。11月,學校正式開課。起初學校借用麻章墟的小學上課,一年以后另搬遷到陳氏祠堂,并在鄰近搭蓋幾間茅寮作為課室。戰時設備非常簡陋,沒有禮堂,也沒有圖書館,甚至連用膳的食堂也沒有,學生要跑到市墟的大排檔找飯吃。晚上睡在祠堂的宿舍里,那是用竹片搭成的一排排的碌架床式的睡鋪,上下各睡十多人。至于課室內一張張的學生桌椅,簡陋得只用兩塊木板豎釘在地上。除此之外,就剩下一塊孤零零的黑板。
當時,學習環境惡劣,師生生活十分清苦。但是由于懷著對日軍萬分的憤恨,以及對抗日必勝的信念,師生們堅持教學和學習的情緒非常高漲。
1941年秋季,瓊崖聯合中學原教務主任鄭蘭生接任校長。1942年春,學校恢復原“廣東省立瓊崖中學”校名。
次大搬遷
高州冬泳鍛煉心志
1941年12月,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軍加緊推行“南進”政策。翌年,春節剛過,湛江就淪落于日軍之手。學校被迫再次停課,師生們冒著危險,跋山涉水,輾轉于高州一帶,度過兩個月的流離生活。校長鄭蘭生后來回憶說:“敵陷雷陽,本校仍作次之搬遷,余又得與諸生跋涉數百千里之長路,歷盡饑寒,備嘗險阻,始達化縣之寶墟,再擇地而復校焉。”經多方聯系,較后選定在寶墟的陳氏祖祠復課。
陳氏祖祠一共三進三間,中廳設教室,兩邊走廊由師生分住,設為校舍。這里距廣西北流縣界僅4公里之遙的兩廣邊境,是群山環抱的偏僻窮山村。沒有公路通車,物質十分困難,學習和生活條件比麻章更艱苦。連點小油燈用的煤油在寶墟也購不到。學生們就用當地又熏又臭的樟木油點燈晚修。國難時期難得讀書機會,當時在“讀書救國”的號召下,大多數同學自覺發奮用功。有些同學還在晚修后加班,自動在昏黃的小油燈下“開夜車”到深夜,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。
每天傍晚,師生三兩成群到附近的陵江去游泳,即使是寒冬臘月風大水冷也堅持跳下江中冬泳,鍛煉身體和意志。
1944年,日軍從湛江進犯化縣一帶,師生無家可歸,只好暫時到當地師生的家鄉避其鋒芒。日軍一走,師生便回校堅持上課。日軍飛機來了,為防空襲,師生們便躲入自掘的簡易的防空洞,日軍飛機走了,又回教室繼續上課。
粵北分校
桐油燈熏黑鼻孔
1942年春,瓊崖中學部分師生在次大搬遷中從化縣寶墟直接向粵北的曲江遷移。曲江是抗戰時的廣東省會,由廣東省教育廳主持,以流亡至此的瓊崖中學師生為基礎,成立了“瓊崖中學粵北分校”。粵北分校設在曲江市郊黃田壩的一座小山丘上。學校設備非常簡陋,校舍除一兩間是瓦房外,其余的都是用樹皮搭的寮群。師生們晚上睡在這樣的宿舍里,寒冷的北風吹進來,只得在單薄的棉被里卷縮發抖。
那時生活貧困,物質缺乏,不少學生靠典當舊衣物過日子。每天吃省府撥下來的又粗又霉的黃米飯,再嚼幾根白菜或蘿卜干。由于蚊子多,不少人患上了瘧疾。雖然如此,但是學生們懷有抗戰救國的崇高理想,所以學習的勁頭很高,晚上伏在昏暗的桐油燈下讀書,一直堅持到深夜,天起床,鼻孔總是黑黑的,弄得毛巾也變黑了。學校的校舍,原是繼承下來的破舊茅房。在建校初期,籌建了兩間較寬敞的竹織新教室。1943年5月的,一位老師家屬燒飯不慎引起了一場大火災,只在半個公里內,全校數十間茅屋,約有半數被大火吞噬了,部分師生被迫露宿了一段時間。
1944年秋,在日軍發動了大規模攻勢的湘桂戰爭中,粵北地處日軍的南北夾攻范圍。戰火蔓延,校舍化為灰燼。瓊崖中學粵北分校也隨著戰時省會的疏散而流亡到了山城連縣,后又遷至信宜縣,始終堅持辦學。
高唱凱歌還
新校為日軍司令部營房
在瓊崖抗戰的六年中,瓊崖中學輾轉遷徙,一路弦歌。在辦學條件很差的戰爭環境中,靠什么支撐度過重重難關?靠的是民族大義和抗戰必勝的信念,激勵師生們克服千難萬險,奮發向前。
在抗戰中,瓊崖中學師生抗日救亡情緒無比高漲。音樂老師教大家演唱《黃河大合唱》、《松花江上》等抗日救亡歌曲,唱得流亡學生熱淚盈眶、熱血沸騰。在清晨和黃昏,經常有人在校園內引吭高歌《黃河頌》和《延安頌》,也有人帶著悲愴的聲調,如泣如訴地在傾吐著《流亡三部曲》。
1943年12月,中、美、英三國在開羅舉行會議,發表了開羅宣言。宣言明確規定:日本所竊取于中國的領土,例如東北、臺灣、澎湖列島等,歸還中國。消息傳來,身居山區的瓊崖中學全體師生歡呼雀躍,大家不約而同地在晚上將燒火做飯用的山竹集攏起來,在陳氏祠堂附近點燃起篝火,大家就圍在火堆旁唱歌跳舞。音樂老師張亮更是欣喜若狂,他一邊指揮同學唱歌,一邊拉著同學的手跳呀跳,唱呀唱,其歡喜之情實在筆墨難表。在日本法西斯面臨窮途末路之時,瓊崖中學學生會辦的板報名叫《海南島》,以海南兩字起頭征求對聯比賽,“海寇哀鳴陌路日,南風喜報太平時”一聯獲名,反映了當時勝利在望的形勢和同學喜迎春風的心聲。
抗戰取得勝利,瓊崖中學師生“漫卷詩書喜欲狂”。他們在鄭蘭生校長帶領下以“青春作伴好還鄉”的萬丈豪情返回嘉積鎮。粵北分校遷往府城,續瓊臺師范之余脈。1946年,瓊崖中學遷至原日軍左八特陸戰隊司令部營房(現嘉中校址),原日軍辦公樓的樓頂,升起了瓊崖中學的校旗。
作者介紹
大家都在看
- 1招商樂城國際花園現房1-3-6-8棟在售,參考均價16000元/m2 74386
- 2海南那么美哪里安家好? 67290
- 3一位北京老人在海南購房的真實感受 講的太好了! 65758
- 4海南買房的人后悔嗎?亂買肯定后悔 58325
- 5瓊海市第十二屆科技活動籌備工作會議 58100
- 6臺灣明星都住哪?豪宅大曝光(組圖) 56655
- 7轉載一位外地人在海南買房的血淚史 52233
- 8瓊海特色旅游之萬泉河游覽風景區 51625
- 9在海南買房哪個城市好?哪個城市更適宜居住? 51560
- 10瓊海和文昌哪個地方好一點? 50946
更多大家關注的樓盤
魯能山海天
14000元/平方米
文昌-月亮灣|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銅鼓嶺國際生態旅游區內
博鰲海御
0元/平方米
瓊海-博鰲海景|瓊海博鰲濱海大道
官塘學院小鎮
14000元/平方米
瓊海-官塘溫泉|海南省瓊海市官塘白石嶺風景區
恒大金碧天下
20000元/平方米
儋州-濱海新區|儋州市白馬井濱海新區
石梅山莊
23000元/平方米
萬寧-興隆|萬寧市興隆石梅灣興梅大道1號
天來泉二期
12000元/平方米
瓊海-官塘溫泉|瓊海市官塘溫泉旅游開發區天來泉大道
中國海南·海花島
21000元/平方米
儋州-濱海新區|海南儋州濱海新區濱海大道中國海南海花島展示中心
富力灣
19000元/平方米
陵水-香水灣|陵水縣香水灣旅游度假區B區南段
龍憩園中園
0元/平方米
萬寧-興隆|海南省興隆旅游度假區興梅大道中段西側
龍棲灣新半島
33000元/平方米
樂東 - 樂東縣|樂東縣九所龍棲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