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聲明: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,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,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。
蘭州與臺州等地出現的"假監管、真攪局"亂象,更讓公眾對這些地方的樓市調控效果未敢奢望。如果暫時尚難破除地方"土地財政"模式,不妨先從整頓吏治、消除官商勾結入手。
購,還是等?這已成為購房人心中永恒的哈姆雷特之問。而昨天披露的兩則新聞,更讓人對本輪"力度的"樓市調控心生幾分憂慮
一則新聞是,蘭州近期房價異常大漲,引起甘肅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,遂責成該省住建廳進行專題調研,然而調研組提交的報告卻不僅一些樓盤售價不到實際價格的一半,更把早已售罄樓盤兩年前的售價拿來湊數,引起廣泛質疑。
另一則新聞是,浙江臺州爆出不少官員一直在進行一種"房票"的違規交易,如該市勞動局副局長李正瑞、食監局副局長鄭樹新都曾從開發商手上拿到市的房子,在房屋公開銷售甚至尚未備案之前倒賣"房票",賺了幾十萬元的差價……
這兩則新聞一起看,無疑給當前撲朔迷離的樓市調控平添了幾許陰霾。本輪樓市調控甫一發力之際,可謂雷霆萬鈞,但效果并不明顯。而蘭州與臺州等地出現的"假監管、真攪局"亂象,更讓公眾對這些地方的樓市調控效果未敢奢望。
"假監管",并不是個別現象,而已成一種常態乃至心照不宣的秘密。上面整頓樓市的精神、措施再明確再嚴厲,到了一些地方上,往往成了以會議貫徹會議、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游戲,幾部委的重拳,到了這些地方也只能彈彈棉花。從事實來看,對統一部署陽奉陰違甚至"陽違"的地方絕非少數。甘肅住建廳的調研組敢于在該省省委、省政府的眼皮底下提供虛假結論,可見在一些地方樓市渾水之微妙。而因"九五"落馬的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,"將查處低于成本價賣房的開發商"的失態之語,更一語道出玄機,讓我們管窺了一些地方樓市監管者的共同心聲。這也難怪,當一個地方的樓市中,開發商、土地房管部門乃至地方財政已經組成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,又怎能奢望這些地方的樓市調控能刀刀到肉?
于是乎,"真攪局"便隨之而來。攪局者的一種表現是通過敷衍式監管、糊弄性監管混淆視聽、欺上瞞下,力圖以此應付上面的交代、敷衍公眾的呼聲。其真實目的則是暗中助長開發商氣焰和樓市炒風。
另一種表現則是少數人利用特殊權力在樓市中吃拿卡要、興風作浪,擾亂高層調控樓市的統一部署。以臺州"房票"窩案為例,本來按照國家規定,已經預售的房子是不能再改名字的,但在當地,那些擁有"房票"者把房子轉給下家時,只要與開發商、房管部門打個招呼,再去房管部門修改一下相關票據就OK了。而與官員們翻云覆雨相比,當地市民卻很難直接從開發商手里購到房子,想購房必須通過購"房票"才能在房產中介購到"直改名"的一手房子。瞧,這就是攪渾了水之后的好處,當地官員可以集體尋租、中飽私囊;可惜,當地樓市的游戲規則全然失范,普通百姓無所適從。如此"攪局",真可謂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,是可忍孰不可忍。
近日,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,目前樓市調控難度,"房地產調控十八般武藝都試了",這一坦誠表態引起公眾對后續樓市效果的擔憂。然而,樓市調控真正的難點,也許尚不在于幾部委如何祭出"十八般武藝",而在于一些地方相關部門的"假監管、真攪局"對高層種種努力形成對沖與消解。因此,如果暫時尚難破除地方"土地財政"模式,不妨先從整頓吏治、消除官商勾結入手,還樓市一潭清水。 蘭州與臺州等地出現的"假監管、真攪局"亂象,更讓公眾對這些地方的樓市調控效果未敢奢望。如果暫時尚難破除地方"土地財政"模式,不妨先從整頓吏治、消除官商勾結入手。
購,還是等?這已成為購房人心中永恒的哈姆雷特之問。而昨天披露的兩則新聞,更讓人對本輪"力度的"樓市調控心生幾分憂慮
一則新聞是,蘭州近期房價異常大漲,引起甘肅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,遂責成該省住建廳進行專題調研,然而調研組提交的報告卻不僅一些樓盤售價不到實際價格的一半,更把早已售罄樓盤兩年前的售價拿來湊數,引起廣泛質疑。
另一則新聞是,浙江臺州爆出不少官員一直在進行一種"房票"的違規交易,如該市勞動局副局長李正瑞、食監局副局長鄭樹新都曾從開發商手上拿到市的房子,在房屋公開銷售甚至尚未備案之前倒賣"房票",賺了幾十萬元的差價……
這兩則新聞一起看,無疑給當前撲朔迷離的樓市調控平添了幾許陰霾。本輪樓市調控甫一發力之際,可謂雷霆萬鈞,但效果并不明顯。而蘭州與臺州等地出現的"假監管、真攪局"亂象,更讓公眾對這些地方的樓市調控效果未敢奢望。
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:Lcy18876761354
長按識別二維碼
免費看房熱線(0898-66691855)
QQ號:
遠離城市霧霾,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