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聲明: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,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,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。
聲勢浩大的調控政策一波又一波,由于其濃郁的行政色彩和固有的內在矛盾,并未擺脫此前房地產調控過程中存在的頑疾.“9.29”要求提高二套房貸款頭付比例的要求一出,實質性拉開了新一輪中國房地產緊縮調控的序幕。短短半個月來,各部委紛紛出臺相關部門政策,各地方政府也表示將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出臺細則。
在密集的調控政策攻勢下,主要城市的房價看起來停止了狂飆猛進,市場反應明顯。然而,這場聲勢浩大的調控,由于其濃郁的行政色彩和固有的內在矛盾,并未擺脫此前房地產調控過程中存在的頑疾,開始呈現出種種特有之怪現狀。
尷尬“二套房”
早在2007年9月27日,央行頭次頒布規定,要求購購套住房頭付比例不得低于40%。由于該調控政策沒有明確究竟以何種方式認定“套房”,使得各商業銀行對認定標準出現分歧。光大銀行和華夏銀行等中小銀行,以個人為單位界定“套房”。2007年底,四大商業銀行統一以戶為單位界定“套房”,隨后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。
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,針對“套房”的貸款限制實際上在各地已漸淡出。直到2009年下半年以來,樓市再次“發燒”,國務院于今年1月頒布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》,再次重申2007年的規定:“對已利用貸款購購住房、又申請購購套(含)以上住房的家庭(包括借款人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),貸款頭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%,貸款利率嚴格按照風險定價。”從4月14日起,政府對樓市頻頻打出重拳。
中國銀監會銀行監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套房認定標準,“只認房不認貸”(即家庭擁有的房屋套數,而非此前執行的以貸款次數為限)。之后,這個說法被糾正為“既認房又認貸”。“只認房不認貸”表明監管部門鼓勵自住需求、精準打擊投機需求的意愿,“既認房又認貸”很可能是考慮到前者的操作難度而作出的折衷妥協,其精準性大大減弱了,因為“認房”操作難度大,實際上還是倚重“認貸”。
[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南海網-地產海南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核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網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網友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]
上一輪調控所面臨的種種難題,如今不但重現,且因“精準”之需變得更為棘手。要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“只認房不認貸”的“套房”標準,至少需要四個部門擁有覆蓋全國的相關信息系統并實現互相共享:由所有商業銀行提供個人信貸信息的央行征信系統;大部分隸屬住建部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;隸屬公安部門的戶籍登記系統;隸屬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系統。
但是,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是在全國范圍進行一次房產普查,多年來不少識者向提出過這一建議,遲遲不能落實。據上述前住建部官員解釋,一方面可能是工程浩大,投入不菲,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這樣容易觸及某些人的特殊利益。
盡管“套房”認定標準的難題未解,銀行上調利率的沖動已有所萌動 “根據與客戶合同約定,在利率調整方式到期時將存量頭套、房貸利率浮動比例調整至基準利率的0.85倍。”這意味著,之前部分中國銀行房貸客戶獲得的優惠利率,到期之后有可能按照更高的利率執行。
“中國式調控”困局
輿論對于地方政府執行此次調控政策的力度,表現出格外的關注。“這次調控仍未解決根本上的問題,地方政府靠賣地還債,調控就是調自己,執行難度大。” 地方政府向來以土地為借債的主要抵押品,并依靠賣地的收入獲得還貸所需的現金流。2010年,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總額達1.6萬億元,創歷史新高,相當于同期地方財政收入的近50%。如果房地產業繼續蓬勃發展,大多數地方政府或有能力償還利息和貸款。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,地方財政狀況將迅速惡化,導致地方融資平臺的付息能力大幅下降。“有些基本的東西,我認為要是國家能夠注意一下的話,對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有幫助的。”他以打擊囤地為例稱,國家對于購地之后多久不建房有明確回收土地規定,但是過去十年間,這個政策從未得到認真執行。如果這個政策嚴格執行,地產商就不敢盲目地去拿地。“如果地產商購了就必須蓋,價格不可能這樣瘋狂上去。”
[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南海網-地產海南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核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網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網友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] 聲勢浩大的調控政策一波又一波,由于其濃郁的行政色彩和固有的內在矛盾,并未擺脫此前房地產調控過程中存在的頑疾.“9.29”要求提高二套房貸款頭付比例的要求一出,實質性拉開了新一輪中國房地產緊縮調控的序幕。短短半個月來,各部委紛紛出臺相關部門政策,各地方政府也表示將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出臺細則。
在密集的調控政策攻勢下,主要城市的房價看起來停止了狂飆猛進,市場反應明顯。然而,這場聲勢浩大的調控,由于其濃郁的行政色彩和固有的內在矛盾,并未擺脫此前房地產調控過程中存在的頑疾,開始呈現出種種特有之怪現狀。
尷尬“二套房”
早在2007年9月27日,央行頭次頒布規定,要求購購套住房頭付比例不得低于40%。由于該調控政策沒有明確究竟以何種方式認定“套房”,使得各商業銀行對認定標準出現分歧。光大銀行和華夏銀行等中小銀行,以個人為單位界定“套房”。2007年底,四大商業銀行統一以戶為單位界定“套房”,隨后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。
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,針對“套房”的貸款限制實際上在各地已漸淡出。直到2009年下半年以來,樓市再次“發燒”,國務院于今年1月頒布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》,再次重申2007年的規定:“對已利用貸款購購住房、又申請購購套(含)以上住房的家庭(包括借款人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),貸款頭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%,貸款利率嚴格按照風險定價。”從4月14日起,政府對樓市頻頻打出重拳。
中國銀監會銀行監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套房認定標準,“只認房不認貸”(即家庭擁有的房屋套數,而非此前執行的以貸款次數為限)。之后,這個說法被糾正為“既認房又認貸”。“只認房不認貸”表明監管部門鼓勵自住需求、精準打擊投機需求的意愿,“既認房又認貸”很可能是考慮到前者的操作難度而作出的折衷妥協,其精準性大大減弱了,因為“認房”操作難度大,實際上還是倚重“認貸”。
[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南海網-地產海南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核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網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網友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]
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:Lcy18876761354
長按識別二維碼
免費看房熱線(0898-66691855)
QQ號:
遠離城市霧霾,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!